茅臺集團在快速、持續發展的同時,始終關注民生民情,圍繞服務“三農(農業、農村、農民)”這條主線,以惠農、支農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切入點,以定點幫扶為著力點,以和諧共建為結合點,開展了多途徑、多形式的幫扶活動。2003年起,茅臺集團按每公斤高粱高于市場價0.3~0.5元的保護價格購買農民種植的有機高粱,僅此一項,就要多支付收購款1.21億元,使仁懷市和習水縣境內的8.2736萬戶農民成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直接受益者。2007年,在上年基礎上每市斤高粱提高收購價1.2元以上,2008年每市斤高粱保護價又提高到4元多。
2006年至2008年,公司向仁懷市幫扶點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幫助建設項目55個。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仁懷市、習水縣、金沙縣有機原料基地資金1103萬元,無償提供有機肥料230萬公斤。與仁懷市、習水縣、金沙縣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并認證了44萬畝有機原料(高粱)基地,并擬在2009年再投入1000多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地方農業的產業化。
茅臺集團不斷加大對仁懷貧困鄉鎮龍井鄉、后山鄉、茅壩鎮的幫扶力度,積極落實各項支農措施,除投入資金59萬元外,從2005年起,還有針對性地安排這幾個鄉鎮的30人到公司就業,人均創收14400元/年(不含福利),使30個貧困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四在農家”(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創建活動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為我省的新農村建設做出茅臺集團應有的貢獻。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公司黨委召開專題會研究落實,確定此項工作的分管領導,明確公司黨委5個主要領導分別作為“魯班鎮陶家寨村”、“壇廠鎮枇杷村(勝利居民組、明光居民組)”、“火石崗鄉富興村”、“壇廠鎮枇杷村高粱基地(朝陽居民組)”、“茅壩鎮楊柳村”等5個創建點的掛幫領導,并明確每個點的公司內聯系處室和具體聯系人等。為切實搞好5個點的創建工作,分管此項工作的公司黨委領導帶領處室負責人多次到幫扶點考察調研,為幫扶點出主意、想辦法、議項目,并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的創建思路。為全面掌握創建進度和解決實際困難,5個掛幫領導也都分別到掛幫點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并要求實施“幫扶一體化”(即資金、責任人、措施配套),引導農民治水改土修路,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全力搞好“四在農家”創建。2006年以來,共向幫扶點投入資金100萬元,幫助建設項目55個,其中:機耕道硬化10000平方米;耕作道硬化6800平方米;建科技室(圖書室)3間、活動場所68個、文化長廊1個;改廁458間,改圈欄205間,改灶284個,建沼氣池77口;修建花池133個,美化房屋704間;院壩硬化18811平方米,道路硬化14150米;通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838戶,讓農民及時感受到“四在農家”創建實惠之處,使當地農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2008年,茅臺集團參與、支持仁懷市“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先后出資200多萬元,掛幫10個創建點,實施一批支農、惠農項目,充分展示了茅臺酒集團公司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持“三農”發展的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