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制成的盛酒或盛水的器具,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的頂蓋是一圈鏤空的蓮花瓣,中間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仙鶴,壺身是相互纏繞的龍紋,不僅造型奇特華美,而且還反映了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蓮鶴方壺為一對兩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品高125.7厘米,稱“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品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出自哪兒? 1923年在河南新鄭李家樓春秋鄭國國君大墓出土。經過發掘,“鄭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銅器近百件,另外還有玉器、陶器等數百件文物,史稱“新鄭彝器”。專家們認為,這批文物是鄭國王室的祭祀重器,其主人可能是鄭國國君子嬰。
蓮鶴方壺還經歷了一段波折,我們差點就看不到它美麗的身影了。為什么呢?聽小編給你細細道來。
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館籌委會,這批歷經周折輾轉的青銅器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館的首批“鎮館之寶”,開啟了河南文物事業之路。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保護國寶免遭劫掠、破壞,“新鄭彝器”又幾經輾轉,費盡周折得以保存。
1949年冬,國民黨政府指示“速將河南存渝古物運存臺灣,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辦理”。倉促之中,蓮鶴方壺等河南古物被打包裝箱運到重慶機場,在即將登機之際被及時趕到的解放軍部隊攔截下來。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軍事管制委員會”的打箱封條,還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會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河南存渝古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殘缺、高近126厘米的蓮鶴方壺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從此,兩尊蓮鶴方壺分置兩處。
1999年復仿制的蓮鶴方壺被國務院指定為外交禮品,贈送給國家領導人和國外總統、首相。
蓮鶴方壺鑄造精致,為“壺中之王”,壺上的立鶴走獸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突破了商周青銅器嚴肅靜止的格調,蓋上蓮、鶴裝飾更是商周時期前所未見,反映了春秋時期金屬制作工藝的新面貌,堪稱青銅之瑰寶,被郭沫若先生譽為“東方最美的青銅器”。
是不是被古人的創新腦回路所震驚,是不是還沒看過癮?沒關系,下一期小編為你介紹新東西,等我哦,我們下周見!
